剑指“黑公关”! 各方出手净化网络舆论场
- 2025-07-19 19:32:14
- 344
当中国新能源汽车以全球市场占有率超60%、核心技术专利数位居全球前列的姿态领跑产业革命时,一场来自网络的暗战正悄然侵蚀着产业根基。“网络黑嘴”的肆无忌惮,伤害的不只是某家企业,还有整个产业的创新生态。
针对这些现象,中央网信办先后开展一系列专项行动重拳整治。近期,新浪微博平台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专项行动需求,对17个数码、汽车博主予以禁言处置,进一步维护了风清气正的网络舆论环境,更有力展现了当下社会各层面对“黑公关”的零容忍态度。
乱象丛生,黑嘴威胁产业发展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企业成长的沃土,健康清朗的舆论生态则是营商环境的重要部分。“网络水军”“黑公关”泛滥,严重干扰车企正常经营,为社会带来极为恶劣的负面影响。
有数据显示,从2024年1月至2025年4月13日,车企涉及“网络水军”与“黑公关”的相关话题传播量高达213678篇次。这些攻击常见的包括“蹭热点发黑料”等标题党手段,更隐蔽的是打着“产品对标”“舆论监督”旗号的竞企抹黑。
相较于传统行业的舆论攻击,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黑公关更具破坏性。其往往锁定三电技术、智能辅助驾驶等核心卖点,通过“刹车失灵”“电池报废”“恶性事故”等话题制造技术恐慌,直接打击消费者对创新成果的信任度。
更值得警惕的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黑公关借助新的技术手段,利用AI生成的视频能以分钟级速度覆盖社交平台,机器人水军操控近万个账号形成舆论海啸,已进化出令人心惊的产业协同模式,正在构建针对中国智造的创新绞杀。
截至6月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689万辆。上半年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562.2万辆,同比增长27.86%,创历史新高。今天,汽车行业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干净的舆论场。“黑公关”的恶意行为让毫无事实依据或片面的信息四处扩散,短期重创销量、腐蚀品牌根基,中期污染规则、扼杀良性竞争,长期则撼动消费者信任基石,糟蹋了千千万万从业者的付出,从长远来看对中国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极为不利。因此,依法惩治“网络水军”、“黑公关”、维护车企的合法权益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主动狙击,捍卫行业清朗生态
面对这一现状,中央网信办出招亮剑,发布《关于开展“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整治涉企网络‘黑嘴’”专项行动的通知》等一系列指导文件,整治涉企网络“黑嘴”,净化产业生态,守护公平竞争的底线。
在政策的指引下,多家车企也开始拿起多种武器维护自身权益。极氪官方发文怒斥不实视频并悬赏打黑,鸿蒙智行同样悬赏500万打击网络谣言,比亚迪法务部则连续追责造谣自媒体…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了网络“黑嘴”的巨大破坏力,通过加强行业内部协作、搭建信息共享平台等形式,将“网络水军”和“黑公关”的相关线索以及诉讼经验进行全面共享,共同出手维护行业的健康生态。
除了车企自身努力之外,行业协会与媒体平台也勇挑重担,充分释放引领效能。行业协会主动牵头缔结自律与他律兼备的协议,严格过滤各方违规的市场营销行为;媒体平台不断压实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及时揪出各类“网络水军”“黑公关”行径。微博平台本轮涉及17个账号的处置举措,正是对中央网信办指导精神的又一有力响应,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正是在各方的通力协作之下,汽车行业得以快速拨正航向,重新驶入良性竞争的航道。
当然,任何的处置都不是目的。这场战役的终极目标,是重建“创新友好型”的舆论生态。任何一个品牌、一款产品,都不能将市场成功和舆论认可寄希望于“黑公关”“制造负面舆论”等手段。潮水退去,无论当今市场如何激烈竞争,终将回归于产品自身,好技术赋能好产品,好产品带来好体验,才能最终获得市场广大用户的认可和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