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公司很难靠个人IP打天下了

  • 2025-08-06 01:16:43
  • 230

7月17日,安信基金发布公告称,知名固收基金经理张翼飞卸任了所管9只基金,并已因个人原因从公司离职。

今年以来,多位知名基金经理纷纷离任。他们或选择跳槽至其他公募,或跳槽到私募机构以及券商,另有少部分直接转行。这一现象,也正倒逼基金公司加速平台化,以减轻核心基金经理离任的影响。

安信“老将”张翼飞出走

根据安信基金发布的多份基金经理变更公告,张翼飞于7月15日卸任了所管理的9只产品。经过此次变更,张翼飞独自或与他人共同管理的基金分别交给李君、黄琬舒管理。

公开资料显示,张翼飞2012年加入安信基金担任固收研究员,2014年起管理基金。卸任前,张翼飞担任安信基金首席投资官(混合资产CIO)。

Wind数据显示,张翼飞离任前共管理着9只产品,主要以偏债混合基金为主,包括安信稳健增值、安信目标收益、安信民稳增长、安信稳健增利、安信稳健聚申一年持有、安信民安回报一年持有、安信平衡增利、安信丰穗一年持有、安信恒鑫增强。其中安信稳健增值任职回报最高,达到82.81%。(见表)

表:张翼飞离任前在管9只基金任职回报

从2021年开始,张翼飞在管基金的规模逐步上涨,2022年三季度末达到最高,为644.38亿元。之后有所降低,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其在管基金规模为298.57亿元。(见图)

图:近五年张翼飞管理基金规模

有分析人士表示,张翼飞的投资模式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有两点:一是率先将价值投资理念引入“固收+”领域,具有开创性意义。二是在股债组合策略方面,明确设定权益中枢,据此对不同基金进行定位,构建了权益中枢在10%至50%区间的“固收+”产品线。

7月17日,张翼飞在致投资者的一封信中表示,其将继续从事资产管理行业。一位接近张翼飞的行业人士透露:“这几年来挖张翼飞的人也很多,但他一直没走。这次遇到了心仪的机会,还是希望在职业生涯上有新的突破。”

接任者之一李君是张翼飞多年的搭档。李君2017年加入安信基金,与张翼飞曾合管多只产品,规模最大的安信稳健增值2018年来一直由两人共同管理。李君目前在管基金共有9只,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合计管理规模为219.47亿元。

张翼飞离任后,李君除了单独管理安信稳健增值,还将接任其手下的安信民稳增长、安信稳健增利、安信平衡增利和安信民安回报一年持有。

另一位接任者黄琬舒将单独管理安信目标收益、安信恒鑫增强、安信丰穗一年持有、安信稳健聚申一年持有,其中前三只产品曾与张翼飞合管。黄琬舒2021年开始管理公募基金,投资重心偏向于债券类资产,目前在管基金有9只。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其合计规模达134.49亿元。

今年多位知名基金经理离任

Wind数据显示,今年来离任基金经理超200人,其中不乏鲍无可、周海栋、张宇帆、王士聪、王鹏等多位绩优基金经理选择清仓式卸任,还有曹名长、于洋、周克平等知名基金经理离任。据券商中国报道,还有多位较知名的明星基金经理通过增聘基金经理等方式,显露出离任的苗头。

有业内人士表示,知名绩优基金经理在资管行业里很抢手,在公募行业生态有所变化的情况下,很容易被其它资管公司高薪挖走,这或许也是知名基金经理变动频繁的一大原因。

据中信建投统计,总体上牛市中基金经理流出率更高,如2014-2015年流出率高达20%以上,2019-2021年在11%左右;而熊市中有所降低。

此外,压力较大也是驱使基金经理出走的原因之一。有绩优基金经理曾坦言,公募基金经理面临多重压力,比如业绩压力、面临净值波动的沟通压力、配合销售路演的压力以及网络舆论压力等。

据不完全统计,基金经理离任后,或选择跳槽至其他公募,或跳槽到私募机构以及券商,另有少部分直接转行。

单靠打造个人IP不是长远之计

过去多年,不少公募基金公司都致力于培养出自己的“王牌”来征战市场。而知名基金经理频繁出走,揭露了一个不争的事实:公募基金尤其是中小规模公司,单靠基金经理个人IP来巩固地位,已不是长久之计。

天相投顾直言,一旦明星基金经理离职,可能出现投资者大规模赎回,对基金业绩和公司稳定或将造成较大冲击。

一些知名基金经理的突然离职也会给资方和基民带来困扰。一位基金评价人士认为,投资者本是冲着对一位基金经理的信任购买了基金,在基金经理离任后,是否仍要继续持有这只产品就成了一种困扰。此外,由于静默期等种种限制,投资者想要买入该基金经理的新产品还需再等待较长一段时间,新产品的表现能否复刻此前的辉煌仍是未知数。

而对于平台型公司来说,基金经理个人的离职对产品线的影响就没有那么大。天相投顾表示,想要摆脱对个人的依赖,主要依靠团队化、流程化的投资管理模式。首先是建立专业的团队,强化团队化管理,通过团队协作提高决策的全面性和稳定性。同时,制定并严格执行清晰、透明、可复制的投研流程,避免投资决策对个人主观判断的过度依赖。此外,在营销和宣传中更为强调公司整体的企业文化和核心理念、强化品牌建设,提供高质量的客户服务和积极的信息披露也是提升品牌辨识度的重要手段。

海外基金市场普遍采用的共管模式被视为国内公募行业“去明星化”的借鉴方向。具体来看,基金经理团队制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一主一辅”或“一主多辅”,另一种是团队共同决策制。工银瑞信基金认为,共管模式通过团队化运作方式能使决策讨论在一个相对理性客观的背景下进行,最终集各人之长提高整个决策的科学化。目前,国内基金公司正越来越多采用“以老带新”模式来进行试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