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EV5同车不同命, 探讨现代起亚在华困局与破局之路

  • 2025-07-22 10:31:50
  • 906

今年2月,起亚EV5这款被寄予厚望的电动SUV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仅为163辆。即使在4月推出了续航里程提升至720公里的长续航版本后,当月销量也仅小幅增长至424辆。与此同时,在韩国起亚工厂的工人们正按计划为下半年启动本土版EV5的量产进行着最后的准备工作。

同一款车型,在两地市场面临着截然不同的境遇。

起亚对EV5不可谓不用心。14.98万元的起售价甚至让韩国消费者惊呼“便宜得离谱”,内部数据显示每卖出一辆车亏损超1000万韩元(约合5.3万元人民币)。但中国市场的反应让所有人大跌眼镜。

致命短板暴露无遗。初代EV5续航仅530公里,被小鹏G6、极氪001等600km+续航的竞品碾压。当2025款升级到720km时,市场早已被新势力占据心智。更尴尬的是,全系仅顶配提供座椅通风,L2级辅助驾驶屡遭吐槽,车机系统被网友戏称为“诺基亚时代的智能机”。

定价策略自相矛盾。12.98万的低配版简陋得像“毛坯房”,而18.48万的长续航版直接杀入比亚迪宋PLUS EV的领地。面对国产车标配激光雷达、城市NOA功能,EV5的“油改电”座舱显得格格不入。起亚前高管那句“我贴得起中国市场”的傲慢宣言,彻底寒了消费者的心。

当中国市场深陷泥潭,起亚却宣布在光州工厂投产EV5。这并非简单的产能转移,而是一盘全球棋局的关键落子。

技术规格全面升级。韩国版抛弃中国版的磷酸铁锂电池,改用81.4kWh三元锂电池,WLTP续航超550公里。快充时间缩短至30分钟(10%-80%),比中国版快20%以上。隐藏式门把手和几何切割轮毂的细节调整,让整车质感明显提升。

市场定位泾渭分明。中国产EV5主攻东南亚及澳大利亚,凭借低成本磷酸铁锂电池维持价格优势;韩产版则依托韩国与欧美国家的自贸协定,规避中国电动车的高额关税。这种“中国打性价比,韩国冲高端”的双轨战略,实则是现代集团的地缘政治避险方案,毕竟美国已对所有进口车加征25%关税。

EV5的冰火两重天,折射出现代起亚在华的结构性危机。曾经年销184万辆的辉煌,如今只剩1.6%市场份额的落寞,病因早已深入骨髓。

地缘政治阴影难散。2017年萨德事件犹如分水岭,现代起亚3月在华销量暴跌52.2%,工厂被迫停产。这种政治敏感度至今未消,当北京现代经销商从1018家锐减至个位数,修复信任需要比技术升级更复杂的功夫。

供应链作茧自缚。现代摩比斯这个“亲儿子”供应商,零件价格竟比市场价高1.83倍。更讽刺的是,中国版索纳塔在C-NCAP碰撞中A柱弯折,美版却在更严苛测试中拿全优,这种双标彻底摧毁了品牌信誉。

本土化形同虚设。23款在华车型中,仅30%做过本土化改进。当比亚迪每季度推一款新车,起亚还抱着“挤牙膏”式投放策略。东风悦达起亚19年换11任总经理的闹剧,暴露了团队对中国市场缺乏基本敬畏。

要挣脱泥潭,现代起亚需要的不仅是新车,而是一场系统性重生。

借势韩流复苏的东风。如果韩国偶像团体能重返中国,并再度席卷亚洲,起亚完全可以复刻三星Galaxy与K-pop联名的成功经验,让电动车成为韩流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毕竟中国年轻消费者对韩国设计美学的认同从未消失。

重建有信念的团队。悦达起亚119%的资产负债率,需要总部给予中国团队真正的决策权。学习大众2005年“奥林匹克计划”,将零部件国产化率从40%提至80%,重建对品牌有信心的职业经理人团队刻不容缓。

唤醒沉睡的老用户。现代起亚在华累计保有量超千万,这是最珍贵的资源池。北京现代胜达曾被称“30万公里开不坏”,若为老车主提供专属换电权益,或将成为重建信任的突破口。

光州工厂的机器人手臂精准焊接着EV5的车架,三元锂电池在灯光下泛着冷冽的蓝光。而在中国,盐城工厂正将成批EV5装船运往泰国。同一款车,两种命运,恰如现代起亚在中韩两国的缩影。

现代汽车集团在欧美能靠IONIQ 5成为特斯拉劲敌,在印度可创造全球第二大IPO,却唯独在中国市场进退维谷。当比亚迪的舰队现身戛纳电影节红毯,起亚的展厅却首次缺席上海车展。

这个曾经贡献现代全球23.5%销量的市场,如今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真正的转机或许不在于EV5本身,而在于现代起亚能否放下全球老三的身段,像二十年前索纳塔初入中国时那样,重新做个谦卑的学生。毕竟中国市场早已不是淘金乐园,而是检验车企生命力的终极考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