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涨上去, 怎么跌回来! 猪价还有更让人头疼的事

  • 2025-07-26 04:43:22
  • 219

6月份的时候,启动了年内的首次猪肉收储,但是很遗憾,猪价仍然没有涨。

而当时我们分析,猪价可能还得跌。

而到了6月底7月初,猪价又涨了起来,但我们也分析过,这种上涨涨得“有问题”。

再后来就是猪价又开始连续下跌,截至目前,已经连跌10天了。

也就是说,在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猪价就上演了一轮“过山车”的戏码,而且照这么跌下去,不少人认为,很可能又会跌回原形。

也就是怎么涨上去的,怎么跌回来。

首先说猪价为啥闹这么一出呢?

不意外,一点儿也不意外。

因为这是十分明显的供需和情绪的博弈。

从供需来讲,生猪和小麦是一个样,4个字:供强需弱。

并且供应不是一般的强,而需求也不是一般的弱。

比如,从生猪产能来看,去年产能持续上涨,到目前为止,依然在4000万头以上;

再比如,今年上半年,仔猪数量明显增加,也预示着这部分供应压力会在下半年落地。

所以,无论怎么看,生猪供应压力都不会小。

而需求呢,和小麦一样,也是弱上加弱。

本来猪肉消费就表现平平,再加上夏季高温多雨,消费就更弱。

所以,猪价拿什么上涨呢?

只能凭借两个字:情绪。

一方面是压栏情绪,另一方面则是二次育肥情绪。

压栏情绪主要是受成本影响,而二次育肥则主要是对中秋国庆前后以及四季度生猪的消费预期。

但也正是这两个情绪,或许将使后续的猪市更加令人头疼。

为什么?

第一,情绪只是改变阶段性的市场供需的节奏,并不能改变供需本身。

也就是说,即使压栏、二育增加,会使当前生猪出栏量级减少,但却使出栏压力后移,增加了后续猪市的集中供应风险。

带来的影响就是,很可能会烫平猪价的淡旺季,使旺季的上涨磨平,重现旺季不旺的局面。

第二,成本上涨,养殖业利润进一步缩减,养殖户更加难熬。

虽然近期玉米、小麦、豆粕都在降价,但玉米和豆粕我们分析过,豆粕现在基本已处于底部状态,接下来要么维持,要么就是上涨,而豆粕上涨必然会拉动饲料成本上升。

而玉米呢,变数更大。

虽然说当前玉米正大面积回调,但是可以确信的是,回调的幅度必然有限,一方面是政策支撑,另一方面玉米的背后还牵动着小麦,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而小麦有托市托底,所以玉米也就跌不下去。

而后续来看,玉米供应偏紧,再加上天气多变对新玉米生长又是一大考验,所以后期玉米易涨难跌,也对饲料成本是一种威胁。

而如果饲料成本上涨,而猪价不涨,这就会进一步压缩养殖户的利润,甚至部分中小养殖户或将重新陷入亏损状态。

到时,养殖户的日子又要难熬了。

所以别看去年猪价扭亏为盈,但今年可能要继续承压,对于下半年猪价不宜过分乐观。

本文完,欢迎关注并点赞,给个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