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切需要开放中国投资, 印度是走投无路还是搞新一轮杀猪盘?
- 2025-07-26 17:55:23
- 989
印度政坛最近上演了一出耐人寻味的戏码,被莫迪政府视为“经济智囊”的国家转型委员会突然呼吁放宽对中国企业的投资限制。只要中资持股比例不超过24%,未来可免去繁琐审批,直接进入印度市场。消息一出,不少人都嗅到了异常气息。就在不久前,印度还对中国企业喊打喊杀,如今突然“变脸”,是真的走投无路,还是新一轮精心设计的“杀猪盘”?
印度利用外资确实走到了绝路。2024-2025财年,印度吸引的净外国直接投资为3.53亿美元,折合下来每个印度人可分得25美分。这与四年前高达439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相比,跌幅超过99%。不仅中资止步,其他国家的资本也纷纷绕印度而行。面对如此惨淡的局面和“外资坟场”的恶劣名声,印度决策层显然坐不住了。
现行政策下,所有中国企业对印投资都必须闯过两道“鬼门关”:印度内政部和外交部。这种设计精密的政治筛子,本质上就是针对中资的事实封锁。比亚迪2023年计划投资10亿美元建电动车厂的计划落实不下去;vivo、OPPO等手机巨头在印经营,频频遭遇突击检查和天价罚单。在这种环境下,中企投资如同撞进了雷场,稍有不慎就会血本无归。
印度智库如今抛出的“24%免审”政策,表面是降低门槛,实则是“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的算盘,暴露了印度阶段性利用中企的真实意图。
近期印度高层的对华外交动作频频,外长苏杰生五年后首次访华,高调宣称两国关系正常化将带来“互惠互利的结果”。这些表面上的外交回暖,实则是为经济解套铺路的烟幕弹。当外资逃离导致“印度制造”计划濒临破产时,印度急需中国这个“基建狂魔”提供救命的资本和技术支持。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印度整体投资环境的恶化,已从“中企问题”演变成国际资本的普遍恐惧,连沃尔玛、沃达丰这样的巨头都难逃“关门打狗”式监管,国际资本对印度的信任早已透支殆尽。此外,印度引以为傲的IT服务业也正遭遇寒流,塔塔咨询、印孚瑟斯等行业头部接连发布盈利预警,欧美客户纷纷缩减订单。这个曾引以为傲的产业支柱一旦动摇,印度经济将失去最后的增长引擎。
面对印度此刻抛出的“24%橄榄枝”,中企必须清醒认识到其中潜藏的三重风险。首先是法律风险,印度的商业法律体系犹如迷宫,今天完全合法的经营行为,明天可能因一纸新规出台就变成了“违法”。其次是政治风险,边境冲突、国内选举周期、民族主义浪潮,甚至国际关系的风吹草动,都可能瞬间引爆针对在印中企的定向打击。最后是经营风险,印度市场表面规模庞大,实际上是一个高度割裂的复杂体,存在着多重天然壁垒。低效且深陷腐败的官僚体系,更成为推高企业隐性运营成本的无底洞。
过往的惨痛经历已足够深刻。对于制造业和基础设施投资这类项目,我们务必保持距离。即使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对外转移,也应该优先考虑东南亚国家,而非风险高昂的印度。那些关乎产业命脉的核心技术、核心专利、核心设备,必须牢牢留在国内,绝不能作为“市场准入”的交换条件。
- 上一篇:中方谈中美经贸磋商机制首次会议
- 下一篇:岁男童喝零添加鲜羊奶后腿疼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