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AR V23巨人视角 当纯电SUV站成跨级别姿态 才知道什么叫自带俯瞰感

  • 2025-07-14 20:33:15
  • 690

七月的阳光把柏油路晒得发烫,我摇下车窗,后视镜里映出一辆站得笔直的奶白色SUV——iCAR V23的车顶线条从A柱一路扬起,像少年仰起的脊梁,连路过的轿车都要仰头看它一眼。这是我提车后第三次开着它去露营,朋友总说:你这哪是SUV?分明是个移动的观景台。

在电动车低趴流线成主流的今天,iCAR V23的姿态像股逆流的清泉。它的车高1750mm,车宽1900mm,轴距2700mm——这三个数字组合在一起,直接把宽高比拉到了1.12:1,比传统城市SUV高出近10%。站在车旁,你会发现它的轮眉几乎与车门齐平,轮毂尺寸21英寸,像给车身套了双巨型运动鞋,视觉上根本没有紧凑感,反而像辆缩小版的硬派越野车。

最让我惊艳的是侧面线条:从引擎盖延伸至车尾的Z字形折痕,在光影下会随着角度变换呈现出前低后高的运动姿态。上周在露营地,有个摄影爱好者追着我的车拍了十分钟,最后说:这车的比例太绝了——车头压得低,车尾翘得高,像蓄势待发的猎豹,却又带着股居高临下的从容。

开着iCAR V23最直观的感受,是坐得高,看得远。1750mm的车高让驾驶位的视线直接越过前车引擎盖,高速上变道时,能提前看到三个车道的路况;露营时停在山坡上,打开全景天幕,眼前的山川湖海像被框进了一幅画里——这种上帝视角,是1600mm车高的SUV永远给不了的。

上周带爸妈去郊区看荷花,妈妈坐在副驾感叹:以前坐轿车,只能看到车头前的花;现在坐你车里,连池塘对岸的柳树都能看得清。更妙的是,iCAR V23的前挡风玻璃采用了全景式曲面玻璃,从A柱到车顶几乎没有盲区,转弯时不用频繁转头,安全感直接拉满。

车内的超高坐姿还藏在细节里:主驾座椅支持12向电动调节,我1米8的身高调到最后排,膝盖离前排座椅还有两拳空间;后排地台纯平,三个朋友并排坐,中间的人也能跷二郎腿。最戳我的是车门内侧的迎宾踏板——平时隐藏在车身里,打开时露出金属材质的防滑踏板,既实用又能避免弄脏裤脚,连我妈这种怕脏星人都夸贴心。

很多人觉得,高坐姿只是视觉噱头,但iCAR V23用四驱系统证明:站得高,更要站得稳。

上周我们去山里露营,盘山路上的碎石路让不少轿车打滑,iCAR V23的双电机四驱却轻松应对——过弯时车身稳得像贴地飞行,遇到湿滑路面,电控系统能在0.1秒内调整前后轮扭矩,连轮胎都没有打滑。最妙的是,它的四驱不是为了炫技,而是为了让每一次出行都更安心:城市里暴雨天过积水路段不飘,高速上变道超车更稳,连带孩子去海边玩,面对松软的沙滩,它都能稳稳当当开上去。

更让我惊喜的是,iCAR V23的底盘调校兼顾了运动感和舒适性。高速过弯时,悬挂支撑性十足,车身侧倾很小;经过减速带时,滤震性又像蹦床一样柔软,后排的朋友笑着说:这哪是硬派SUV?分明是站着的高级轿车。

这个夏天,iCAR V23教会我一件事:好的姿态,从来不是为了高而高,而是高得有底气,高得有温度。它用1750mm的车高、1.12:1的宽高比,把大体量感穿成了高级感;用1750mm的坐姿,把俯瞰风景变成了日常特权;更用四驱系统的稳,让这份高有了站得住的底气。

毕竟,夏天的风那么自由,一辆车最动人的姿态,从来不是靠低趴装酷,而是能让你坐得高,看得远,行得稳——iCAR V23,恰好是那个站得漂亮,更站得安心的存在。